人民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近年来相继出版了由“主客体关系学系列丛书”编委会集体撰写的《主客体关系学纲要》、《经济是什么》、《教育是什么》等三部学术著作。翻开这三本书时,令人诧异的是:每本书的开头,都有十位当代一流的专家学者为之作序,这可以说是学术界所仅见。看了书中的内容提要,得知这是一套《主客体关系学系列丛书》之中的3部。据作者介绍,这套丛书拟出31部。他们打算每部都邀请10位名人写序。如果作者的计划得以实现,一套丛书,竟有310篇序言,这不成了天下奇闻了吗?对此,人们难免有些疑惑,这样做,是否为了哗众取宠,而特意炒作?其实,专家们一般是不轻易为人作序的。正如当代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在他写的序言中所说:“我立了规矩,一般不给人写序,因为写序就要先看书,而看书是要花较多时间的”。那么,于老以及其他各位为什么在百忙之中,还要积极为这套丛书作序呢?主客体关系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问?
大家知道,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哲学概念。长期以来,学术界多把主体与客体理解成主观与客观,属认识论范畴。马克思在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》中的第一段就有这样的论述:“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(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)的主要缺点是:对对象、现实、感性,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,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,当作实践去理解,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。”在这里,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十分明确地指出应该从“主体方面”研究人。遗憾的是,这个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观点,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,而且人们往往简单地把“主体性”等同于“主观性”,从而把人的动机、目的、需求等等,都划为主观唯心主义范畴,不去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。放弃了从主体性方面研究人,实际上是放弃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领域。这个被放弃的领域就是本文所要介绍的“主客体关系”的领域。
对这个领域进行开拓性研究的是河北省保定市的一位教授,他叫吴宗。40多年前,当他还在某高校就读外语的时候,就热衷于哲学。后来跟许多同龄人相仿,历经坎坷。但他生性是个爱好思考的人,是个矢志追求真理的人,尽管工作岗位多变,但在学术上始终孜孜以求。真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,就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人的头脑里,竟逐渐构筑起一座金碧辉煌的理论“宫殿”,其中陈列的“珍奇异宝”,真令人目不暇接。
最早发现这座“宫殿”的是原河北省委书记高扬同志。他在1985年7月8日的《人民日报》上载文介绍吴宗的学术成果。后又一而再地将吴宗写的书稿向中央领导推荐,称吴是“厚积薄发的学人”。《经济日报》副总编詹国枢同志1992年在保定与吴宗相遇,深感吴的学识非同一般,随后写了一篇题为《理论奇人》的文章,把吴创建的“主客体关系学”称为“吴氏理论”(见1993年8月11日的《经济日报》)。
河北大学张云海等几位教师,读了吴宗的《新美学论纲》(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)、《智能学论纲》(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年出版)、《利害学论纲》、《价值与经济》(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)几部著作之后,被其体系之宏大、思想之深邃所吸引,从1997年11月开始,对主客体关系学展开全面的研究和探讨,并很快扩展到在保定的近十所高校的六十余名教授、讲师以及科研人员,自发地组成一个学术团体,形成了一个“保定学派”。河北省及保定市的一批老领导,如郗光、韩立成、田福庭等同志得知此事后,给以热情的关怀和支持,为这个新兴的学派,筹集了不少经费,使其科研活动得以顺利开展。
1998年春,该丛书编委会的几位成员拜访哲学界的老前辈、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温济泽先生,欲请他为即将付梓的《主客体关系学纲要》的书稿作序。温老读了书稿之后,不但答应要写一篇序言,同时还认为,“主客体关系学”涵盖范围如此之广、涉及学科如此之多,少数人恐难给以全面评述,应多一些人写序为好。没有想到,根据温先生的建议并经专家学者的相互推荐,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欣然为这套丛书写序。
1998年12月25日,几家单位联合在北京召开了一次“主客体关系学”学术研讨会。随着主客体关系学在文化层的影响逐步扩大,已有一些高校开始与保定学派进行学术交流。如今年5月西南财经大学王裕国校长发电报邀请吴宗教授到该校讲学。吴教授通过报告和座谈,对主客体关系学进行了系统的简略的讲解。参加者反应强烈,普遍认为起到了转变观念、开阔思路的作用,令人耳目一新。
说到这里,读者很可能急切地想了解,主客体关系学究竟涉及到哪些学科?有哪些新的发现?与传统理论有哪些不同的地方?对现实生活到底有什么指导意义和作用?当然,要全面彻底地回答这些问题,仅靠这样一篇文章是根本无法做到的,这里只能指出一些要点。
主客体关系学是一门以生命物质(生物)为研究对象的高综合性的科学。它涵盖了从生物学到整个人文科学,如人类学、社会学、经济学、政治学、法学、伦理学、宗教学、心理学、思维学、逻辑学、语言学、教育学、文艺学等众多学科。由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,所以对上述学科中长期有争议的、数以百计的重大理论问题,都作出了全新的回答。
主客体关系学在研究方法上有个最突出的特点,就是保持逻辑与实际的一致性。主客体关系学认为,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,要使其具有科学性,首先就应对研究对象给以界定,即对其本质进行揭示。正因为如此,主客体关系学的论证方式就与众不同,它对每一个研究对象,都以“是什么”为基本命题提出。整个丛书就是由一部“纲要”加三十部“是什么”构成。每个“是什么”,都有一个副标题与正标题相对应。这个副标题,就是正标题的答案,也就是对研究对象的界定,或者说是对其本质的揭示。在这个前提下,开始论证事物得以存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,论证其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,从而使人能够按照人的需求改造它。例如:生物是什么——具有主体性的物质(主客矛盾、主客对应和积累遗传,是生物进化的三条规律);
人类是什么——具有智能的生物(人性是物质、竞争、合作、意识四性的综合);社会是什么——多种生存单位的组合体(竞争、合作定律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);经济是什么——通过供给实现增值的活动(需求、效率、竞争合作三定律,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);认识是什么——对“一元四系”信息的处理(应该跳出认识论中唯物与唯心绝对对立的误区);教育是什么——智能的积累遗传(提出应将传授知识—接受知识的旧教育模式,转化成为开发智力—培养创新的新教育模式。
由上面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,这些论述与传统理论有很大的不同。保定学派是“新大陆”的第一批拓荒者,他们企盼有更多的探求者加入,共同挖掘和开采,共同建造这座宏伟的理论大厦。